救命神器体外除颤器为何在中国无法普及

救命神器体外除颤器为何在中国无法普及
几个月前,看到一篇新闻,讲的是两名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在常德火车站给一个突发晕厥的中年男子进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抢救无效,两名学生挥泪离开。这件事情很令人很感动,也非常的正能量,在这两位医学生的身上也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医学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同仁如此,令人振奋。


然而,在仔细查看新闻图片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这次标准的心肺复苏中,一样很重要的工具缺位了,它叫“体外除颤器”。


aed除颤仪.png


什么是体外除颤器

体外除颤器,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

在心跳骤停时,最佳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被医学界称为“黄金4分钟”,在此时间内,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心脏骤停,在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一分钟内使用AED进行救治,患者的存活率能高达90%。


在国外,很多公众场所都备有一个类似消防箱的东西,它们甚至就在消防设施旁边,这里面放的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北京曾在机场安装大量AED设备,后有报道称,这些设备因为缺乏维护,一直处于没电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很快就有专业人士站出来质疑——中国为何无法普及体外除颤器?


1

医学扫盲教育开展不足:主要是了解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不足,包括AED的使用方法;在国外,这些知识是初高中的重要课程,并且是与卫生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一起进行的,虽然不一定有专门的课程,但是一定有专门的课时受教。在澳洲,这种教育甚至在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进行,以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进行宣教。


相比之下,我国医学通识课程几乎在义务教育阶段是缺失的,很多学校也缺乏相关意识,甚至节约教育成本由非专业人员教授此类课程或压缩相关课时给应试课程。因此,民众急救意识缺乏,急救知识贫瘠。


可以想象发生常德的事情如果不是遇到这两位医学生,这个患者可能连及时心肺复苏都很难得到。

2

经费匮乏:自动体外除颤器,采购成本虽逐年下降,但仍然是比较昂贵的,其中包括采购价格、定期维护,更换电池等相关费用,而这些费用既很难获得长期的政府支持,也很难让民众或用户买单。而公益性的捐赠往往是一次性的,忽略了后面的维护成本将使得这样的慈善毫无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3

社会舆情:社会上连“扶人”都需要谨慎的,谁又敢随便“电人”呢?因此,AED发挥作用的报道很难找到,质疑其效果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看不到收益,推动普及也就非常困难。

4

法律支持:对于AED的使用是否属于医疗行为是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定义的,因为普通老百姓进行医疗行为属于非法行医,是会承担责任的,只有明确支持了非医护人员可以在急救情况下使用AED,避免其可能陷入的纠纷及责任,才能让热心人们敢于行动起来。


虽然,AED在我国的普及道路十分曲折,但我们也还是能看到一线曙光的。


2020年10月27日,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工作。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车站工作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相信从首都开始,从发达地区开始,我国也会在急救相关领域取得长足的进展。




在线咨询

电话 4000808351

其他资讯

Other Info

AED 如何拯救濒死的人

在中国,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脏骤停毫无征兆地倒下,即刻进入... …

AED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

它要怎么用呢?今天就带大家揭开AED的“神秘面纱”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骤停抢救黄金时间为4分钟,在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时,一分钟内使用AED进行救治,患者的存活率能高达90%。

学会使用AED,延续生的希望!

近日,北京市启动对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工作。今年年底将完成104座车站AED的配置,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

为什么预防心脏病刻不容缓

如果一位医师无法治疗心脏病的话,他是绝对无法治好癌症的,同时会把治心脏病的方式复杂化,需要大动干戈也无法治好,反之如果一位真正可以治疗心脏病的医师,就可以把治疗心脏病的方法简化到用几剂处方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开刀的,而且必然可以治疗各类癌症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癌症都与心脏病有关的。

搜索文章

Search Articles